巧乐之   客厅
25-03-12T13:54:08

信息技术

分享

游云庭则表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人创作的内容才受著作权保护,所以总体上说,人工智能输出的内容版权属于公有领域。

实际上,别说 AI,现在二次元改图或者仿写小说,原创者的权益都很难被保护。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很低劣粗制滥造的抄袭,高级一点都很难被认定侵权。

分享 #89772 2025-03-12

为什么同一个汉字,有两个编码?比如说这两个字:行 ⾏

分享 #89658 2025-03-07

在AI模型中,温度参数(temperature)是一个控制生成文本随机性的关键因素。它主要影响模型生成结果的多样性。

高温度值:增加生成结果的随机性和多样性,但可能增加幻觉的可能性。
低温度值:减少生成结果的随机性,使生成的文本更加确定性和可预测,从而减少幻觉的可能性。

分享 #91202 2025-06-18

万字解构“幻觉陷阱”:大模型犯的错,会摧毁互联网吗?

分享 #89651 2025-03-06

过去我们可能还有一种共识,虽然人们存在不同的价值观,但事实是唯一的。如今,人们对于事实的认定也已经变得模糊。在后真相时代,不仅存在价值观的差异,对“事实”本身也有了不同的理解。

此外,理性思维的败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认为基本有三个源流:
1.很多人质疑推理本身,认为所有推理都只是合理化的过程。
2.有人认为科学也只是一种“信仰”,是主观建构的。
3.还有人相信客观性是一种幻觉,不存在客观真理。

分享 #89652 2025-03-06

小心,AI开始胡说八道

分享 #89617 2025-03-05

在高频使用豆包、DeepSeek,以及OpenAI的o1等AI工具后,小昭的发现是,豆包的幻觉问题不算明显,语言相对平实;OpenAI的o1对中国国情不够熟悉,“国内素材没有那么充足”。而DeepSeek是其中最好用的工具,语言专业又生动,但DeepSeek编造细节的情况却是最严重的。

分享 #89618 2025-03-05

小昭等“AI原住民”的感受并不虚妄。在Github上一个名为Vectara大模型幻觉测试排行榜中,2025年1月发布的DeepSeek R1,幻觉率高达14.3%。这一数字远高于国际先进大模型,例如,OpenAI的GPT-4o幻觉率为1.5%,马斯克的Grok幻觉率为4.6%。

分享 #89619 2025-03-05

AI与爬虫大战,互联网正在逐渐封闭

分享 #89587 2025-03-02

如今,爬虫已经无处不在。这种看不见的“网络地铁”日夜不停地在各个网络站点之间传递信息。目前它们产生的流量已占据互联网总流量的一半,很快还会超过人类产生的流量。

自2023年年中以来,超过25%的高质量数据所在网站都设置了爬虫访问限制。然而,许多限制很容易被绕过。

分享 #89588 2025-03-02

/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