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多达1.4亿,几十年来,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虽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碍于人胰腺供体短缺,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2024年5月7日,殷浩联合中国科学院程新教授团队在《细胞·发现》发文,全球率先使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了一位有25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
这名患者当时53岁,早在2017年就发展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并接受了肾移植。但由于他的胰岛功能近乎衰竭,每天仍需要多次注射胰岛素,存在极大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风险。
一直到2021年7月,他来到长征医院接受了微创穿刺,医生将120万胰岛当量的再生胰岛产品植入了他的体内。术后第11周,这名患者便脱离了外源胰岛素用药,口服降糖药也在逐步减量,48周后则实现了彻底停药。
4个月后,2024年9月殷浩团队再次披露,团队利用相关疗法,进一步成功治疗了多位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帮他们稳定了血糖调控,彻底脱离了胰岛素。
早在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教授就发现可以让成体细胞“返老还童”,诱导其回到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状态,创造了iPSC,并因此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我国,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邓宏魁教授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经过20余年的攻关,首次证明了仅通过化学方法,就能简单、高效地创造出iPSC,并在人体中成功运用,也因此荣获了有“中国诺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
2024年9月,几乎是在殷浩团队公布最新进展的同一时期,邓宏魁联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团队在《细胞》发文,全球首次利用自体再生的干细胞胰岛移植,临床功能性治愈了1型糖尿病。此前,这名25岁的患者已试遍了所有治疗手段,血糖仍无法控制,即将面临生命终结。
近视激光手术远比大家想象的更安全。
20世纪80年代末,近视激光手术兴起,其利用准分子激光改变角膜曲率,使光线能够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近视。这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较高,迅速成为了矫正近视的主流。
北京协和医院也曾对术后10年患者临床效果进行了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屈光手术安全、有效,98.70%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预期的屈光矫正。
美国人抽血做成的救命药,中国现在靠大米就能生产? 人血清白蛋白
拿他们的核心产品HY1001,也就是HSA注射液来说,2019 年 8 月,HY1001 获得美国 FDA 批准进入临床研究,2023 年 3 月,与美国 FDA 完成了 II 期临床实验;
2023 年 11 月,也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多中心完成针对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 III 期临床试验,并于 2024 年 5 月取得临床研究报告(CSR)。
结果显示:效果不比血浆提取的差(非劣效),安全性还嘎嘎好。
傅嫈惠和普塔克的最新研究表明,自然短睡眠者在清除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毒脑部聚集物方面可能更高效。研究人员将携带短睡眠基因的小鼠与携带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基因的小鼠进行交配并进一步实验观察。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大脑中出现了异常蛋白质的堆积——淀粉样斑块和tau蛋白缠结。在人体中,出现这两个现象是患有痴呆症的标志。然而,杂交小鼠的大脑中这些斑块和缠结的数量更少,似乎是短睡眠突变基因在保护这些动物的大脑
实际上,智能手表、手环监测睡眠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谱的,它们能够记录总的睡眠时间,提供的数据或许能作为日常健康管理的参考。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监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