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专家表示VR可能永远不会成功,这都怪你的穴居人大脑丨触乐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 中国学者:目前真是科学家的好时光(多图)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操纵舆论,让全世界相信吃巧克力能减肥的...
“科幻小说视黑洞为宇宙时间机器 ,或者通往平行宇宙之门 。可是真正的科学家发现 ,事实要比科幻小说怪得多 。你会进入一个世界 ,这里极大即极小 ,极小即极大 ,这里现实和幻想等价 。 ”好莱坞影星摩根 ·弗里曼在一档科普节目中如此解说 。如果说在儒勒 ·凡尔纳的时代 ,幻想领先于科学的想象 ,在这个时代 ,科幻却往往跟在惊艳无比的科学发现之后 ,尤其是涉及引力波 、黑洞这样超越人们认知的宇宙事物 。当然 ,这并不妨碍科幻想象走得更为遥远和不羁 。
……
.
美国政府尝到了甜头 ,拨款建立了好几个国家级实验室 ,在高能物理 、火箭 、雷达 、卫星系统和计算机领域获得了一大批成果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 O a k R i d g e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 L o s A l a m o s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 B r o o k h a v e n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 L a w r e n c e B e r k e l e y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等等
这一时期的 “大科学 ”项目几乎全都集中在物理学领域 ,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 ,物理学和国防关系密切 ,而国防项目显然更容易获得政府青睐 ,一个项目如果得不到政府的资助 ,是很难达到 “大科学 ”的投资标准的 。其次 ,当年的物理学研究已经告别了日常世界 ,向微观和宏观这两个方向挺进 ,研究对象动辄小到和原子差不多 ,大到银河系都装不下 ,这样的研究肯定耗资不菲 ,一般的大学和研究所根本做不起 ,需要联合很多机构一起合作 ,共享资金和设备 ,著名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 C E R 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 , “大科学 ”项目往往会产生海量的数据 ,科学家是否有能力储存并分析这些数据就成为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物理学研究产生的数据往往比较规范 ,更适合不同的研究机构相互交换或者相互借鉴 ,再加上物理学家是最早开始使用高性能计算机的一群人 ,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数据分析的负担 ,为团队分工合作创造了先决条件 。
这个 “ 5 2 3计划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 “大科学 ”项目 ,起因和越战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年受越南方面请求 ,中国政府于 1 9 6 7年启动了代号为 “ 5 2 3 ”的计划 ,动员了全国 6 0多家科研单位和 5 0 0多名研究人员集体攻关 ,研制对付疟疾的特效药 。最终科研人员从超过 4万个样本中筛选出了 3种抗疟疾药物 ,青蒿素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屠呦呦因为在青蒿素的筛选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最终被授予诺贝尔奖 ,成为第一个获奖的新中国科学家 。屠呦呦的获奖引起了很大争议 ,不少人认为她只是 “ 5 2 3计划 ”的一名成员而已 ,不应该独享这项大奖 。这个质疑当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这个思路是典型的 “小科学 ”时代的思路 。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可能不知道 “ 5 2 3计划 ” ,也不可能不知道这是一大群科学家集体攻关的结果 ,但诺贝尔科学奖还没有颁给集体的先例 ,评奖委员们为了尊重传统 ,只能从中选出一名代表去领奖 。换句话说 ,虽然最终获奖的是屠呦呦 ,但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 ,这个奖是颁给整个中国科学界的 。作为科学领域的新军 ,中国科学家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 “大科学 ”的运作方式 ,终于在很短的时间里赶上了发达国家的脚步 ,为提高全人类的福祉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